7月28日,禅城区召开城市品质提升暨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会。会议现场解读了《佛山市禅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城市品质方案》)和《佛山市禅城区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城市格调方案》)。
三年创一流,开展十大任务提升城市品质
(资料图片)
《城市品质方案》是禅城区品质提升行动的行动指南,对于进一步补齐禅城区城市管理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禅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品质方案》提出,瞄准“一年夯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夯基础、补短板,提品质、升格调,高效推动禅城的城市功能、品质与城市形象迈上新台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的目标。
2023年,夯基础,补短板,禅城区将针对存在的“历史欠账”问题持续发力,完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张网”;2024年,上台阶,大提升,加快完善城市各项功能设施,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与城市形象迈上新台阶;2025年,走前列,创一流,全面对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禅城将建设多彩会客厅,聚力 “佛山中央活力区”,推动禅城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中心,力争在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中“走在前列、争创一流”,推动禅城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中心。
为了达到上述工作目标,聚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案》提出重点开展强化沿路两边景观提升、持续提升城市畅通水平、规范非机动车管理、提升河涌两岸风貌、打造江心岛和示范公园、优化垃圾全链条收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攻坚城中村改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文明城市宣传等十大专项行动。会上,禅城区委常委黄吉亮重点对其中几项任务做了说明解读。
三年投入十亿,选取八大片区
城市格调是空间场所、人文氛围的相互作用,是从纯外部物理空间向场所功能、城市氛围内涵的延展。
禅城区副区长李溟对《城市格调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城市格调方案》,提出力争三年时间,总计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实施300个以上格调提升项目。
为提升城市格调,禅城也制定了明确的三年行动路线图。在具体措施上,禅城将选取佛山古镇、美陶湾、同济、“文华-亚艺”两园、奇槎-鄱阳、王府井-创意产业园、王借岗、紫洞紫南八大重点片区,因地制宜抓好空间业态、人文氛围提升,从小切口入手,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独具禅城魅力的“小场景”,激活城市品质 “大环境”。
2024年,禅城计划串珠成链,以点带线促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八大重点片区实现主题集聚,构建就近融通、多点联动、相互引流、互促互进的格调空间格局和场景体系,见到明显成效。
2025年,禅城将优化深化城市格调提升常态、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推动城市中心格调提升全覆盖,全面焕发老城区新活力、老商圈新消费、老传统新文化,实现“百花齐放满城美”的格调大提升,让人民群众既“美眼球”也“美心灵”。
李溟表示,通过三年行动,推动城市格调“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建设一座景美、物美、城美、人美、心美,美美与共的格调城市。
三年大提升,六大行动全域提升城市品质
为了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目标,禅城将从规划、形态、空间、业态、氛围、生态等六大方面着手提升行动、实施25项具体措施,全域提升城市品质。
实施城市格调规划提升行动。禅城将划定格调提升重点片区,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格调空间格局,打造各有特色的片区格调类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城市风貌引导管控,落实城市首席设计师制度、城市形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城市动线、地标景观等建筑风格和商业风貌、氛围的引导把控,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融入区域规划建设。
实施城市格调形态提升行动。禅城将推动格调资源识别开发,加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慢行交通环境优化,实施夜间景观灯光亮化,加快城中村综合整治及老旧小区改造。
实施城市格调空间提升行动。禅城将推动一批滨水休闲游憩空间的建设与提升,将历史及乡村空间载体活化为文化公共设施、新商业体验空间等场所,选取街巷高宽比肌理较好、车流量较小的内部道路开展改造,推动主要商业综合体引进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商业品牌。
实施城市格调业态提升行动。禅城将大力发展首店首铺,大力建设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城市潮玩创意IP经济,着力打造网红特色店铺,大力发展街头及夜间经济。
实施城市格调氛围提升行动。禅城将提炼“禅城IP”品牌概念,整合资源立体式推广传播,做大做强大型品牌活动,擦亮原创品牌活动,推出青春潮流活动,创新办好特色民俗活动。
实施城市格调生态提升行动。禅城将培育格调圈子,支持文化主理人“追梦”,利用公资引领社会投资。会上,深藏艺术馆主理人冼子鑫、CU美学空间主理人杨茵茵两位城市格调空间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关于城市美学的故事。
来源:禅城区委宣传部
标签: